无论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或是孩子,能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仍然会有个别的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甚至入睡,会有个别的学生不能按时交作业。那么,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学习,甚至不喜欢上学呢?这就是本学期我们要共同研讨的话题——由美国学者丹尼尔.T.威林厄姆编著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我们不是天生的杰出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的避免思考。”作者丹尼尔的这一观点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常和学生或者孩子说的一句话“请你用脑子想想该怎么做”,然而作者提出“大脑不是用来思考的”,为什么呢?人类的大脑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是思考并不是他最拿手的。大脑中的大部分区域都贡献在听、看、肢体运动等这些活动上,而不是在思考上。和你的看和动的能力相比较,思考是缓慢的,费力的,不可靠的。
为什么说思考是缓慢的呢?首先,思考是缓慢的。比如,我们的视觉系统可以直接捕捉到复杂的画面,绿的草,红的花。但是你的思考系统不能像视觉系统那样瞬间的捕捉到画面,就立刻计算出答案。其次,思考是费力的。我们可以不费力气地去看,但是,思考需要去集中精力。第三,思考是不可靠的。我们视觉系统看到的东西很少会出错而思考系统很可能连正确的答案不找不到。
如果我们的大脑不思考,那么我们是怎样去找到正确的上班路线?怎样完成日常的生活琐事的呢?答案是当我们能侥幸地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们不是通过思考完成的,而是靠我们的记忆去完成它的。我们面对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已经解决过的,因此大脑会把之前做的这些复杂事情的记忆,保留下来,当我们再次发生同样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已有的认知记忆和储备的知识里来做出决定,自动化的去完成,而不需要太多的思考。
大脑是从不去思考吗?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人喜欢玩填字游戏,有人喜欢研究地图。我们愿意从事像教师这样具有更多脑力挑战的工作。显然我们不仅愿意思考,而且愿意去寻寻找需求思考的机会。因为成功的思考,可以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大脑愿意去思考。我们可以设计情景学习,可以设计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就能完成的任务。
校训:崇德尚礼 敦学敏行
校风:臻善臻美 日进日新
教风:仁爱致远 博雅达观
学风:学思渐悟 惟真惟实
![]() |
![]() |
![]() |
![]() |
![]() |